禪宗「十牛圖」略解
見護法師開示於太谷精舍精進禪七 12/30/2007
十牛圖
各位知識,我們這一支香講十牛圖。禪宗祖師把這牛做為我們自己心的一個代表,我們要找到這個心,就是要找到這頭牛。十牛圖是一個次第,告訴我們禪宗修行的正確方向。十牛圖:(一)尋牛、(二)見跡、(三)見牛、(四)得牛、(五)牧牛、(六)騎牛歸家、(七)忘牛存人、(八)人牛俱忘、(九)返本還源、(十)入廛(蟬)垂手。
(一)尋牛:茫茫撥草去追尋,水闊山遙路更深,力盡神疲無處覓,但聞楓樹晚蟬吟。
第一個階段稱為尋牛,這牛就代表我們自己這個心的真相。雖然說這心每天都在用,我們以為自己很清楚自己的心,其實迷迷糊糊不是很清楚。這心有什麼作用?它也能看,也能聽,也能嗅,也能嚐,也能知,又能思考,所以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識,還有這個意識,都是我們心的作用,很多人以為這就是心。所以我們一生都在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識當中打轉,除了意識,不知是否還有我的存在了。
但是從佛法來看,這只是比較表面的心的作用,這心還有更微細的作用,還有它的本體。心有它的體、相、用。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識,只不過是它的用而已,而且還不是全部的用,所以一般人對我們自己的心實在了解不夠,還有第七識、第八識,打禪七就是要打破這第七識,第七識就是我執。
所謂我執,就是你對你自己的這個自我,到底認為是什麼呢?對自己的自我的根本認清楚了沒有?這世界上絕大部份的人對自己都還摸不清楚,雖然摸不清楚,他心裡面有這麼一個印象,有這麼一個「我」的意念,我,我是什麼?這個就是我執。
因為我們把身體當做我,把受、想、行、識,自己的念頭,自己的意識,當做我,這就是所有問題的根源。不但讓自己煩惱,還要讓其他的眾生煩惱,因為把這受、想、行、識、色身當做我,就很容易自私自利,而且擔心害怕自己的生命,就不曉得我們這個覺性,不生不滅,根本就沒什麼好擔心害怕的;也不曉得這覺性是意識的根本,只知道意識的作用,不曉得它的根本。
所以現在學佛,也就是你開始找尋人生的真正的意義所在,那就是尋牛。要找到人生的真理,先要找到自己。對自己清楚,這人生、世間所有一切的真理,都看不清楚的,因為你是用你這個自我、我執來看這世界。如果這個自我是錯誤的,你看這世間一切,一切法,一切現象,當然也就不正確了。
所以尋牛第一步,知道自己有無明,知道自己有業障,希望能夠要覺悟,能夠證到菩提,那就是要尋牛,把自己給找到,第一步是尋牛。可是你怎麼尋呢?很多人他也是要找到人生的真理,他連一個方向都沒有,上天下地去研究很多的哲學,乃至於信仰不同的宗教,甚至信到邪教裡面去了,都還不曉得真理在那裡。「茫茫撥草去追尋,海闊山遙路更深。」所以在這山上、海裏,到處去追尋,始終找不到,費盡了心力,也不曉得人生的真相在那裡。
大家進入佛門,是一個最大的福報,因為至少你找到方向了。找對方向了,聽經聞法,開始了解佛法,又修福報、修禪定、學教理、增長智慧,慢慢對佛所講的道理,佛所告訴我們人生的真相,我們心的真相,雖然一開始聽不太懂,但是有耐心、精進心,慢慢就懂一些了,好像已經開始知道怎麼去用功了。
知道要修止,要修觀,要把心定下來。要定心、要淨心、要明心;要修數息,觀照自己的呼吸;要修不淨觀、慈悲觀、中道實相觀,種種的方法。透過這些修行,實際地去做,慢慢地你對這佛法的道理,就有一種體會了。所以這佛法不能只是當做一種學問來研究,若然你始終沒辦法悟到這個真相,也沒辦法真正看清楚自己。佛法還是需要去實踐、去做、去悟。
什麼是實踐?大家打禪七,就是實踐。禪七當中,把你這些外緣全部擋掉了,開始老老實實地面對自己,這就是實踐。在座位上忍腿痛,忍背痛,還是繼續努力,要去覺照,要去專注,這就是實踐,這些點點滴滴功夫,不會浪費掉。你也不要去祈求什麼時候會開悟,就是老老實實在這心上面去下功夫,時間、時節、因緣一到,就能悟到佛所講的這些道理,自然就能看清楚這真正的心是怎麼一回事。
(二)見跡:水邊林下跡偏多,芳草離披見也麼?縱是深山更深處,遼天鼻孔怎藏他?
所以這第二個階段見跡,就是看到這頭牛的腳印了,見到它的足跡了。也就是說學佛透過一年、半年、兩年、三年,以前覺得完全聽不懂,對於這個真心比較熟悉了,好像有點懂了。所以見跡,到處都看到牛的腳步,這時候還沒有開悟,可是似乎是懂了。師父講這不生不滅,問你問題,你也能答得出來,好像是這麼一回事,可是還只是看到牛跡,還沒真正見到牛。
這時候很關鍵,有些人學佛一年、兩年,問一答十,引經據典,問他什麼,他都能答得出來,可是並不是真正體悟到自己這念覺性,而是把這佛經裡面的答案背得滾瓜爛熟,然後知道什麼時候要用什麼來答。久而久之,自己也以為懂了,看佛經也好像都看得懂,這頂多是一種見跡,不是真正的悟。
(三)見牛:黃鸝枝上一聲聲,日暖風和岸柳青,只此更無回避處,森森頭角畫難成。
到了第三個階段見牛,那就是因緣會合,水到渠成,當下就悟了,驀然回首,原來就是這個,以前怎麼想也想不透,師父怎麼說也不懂,也聽不懂,什麼時候都在呀!超越時間空間,無形無相,平等不二,無始無終,始終只是一個理念,猛然一下子,原來就是這麼一回事。這時候你看佛經就完全不一樣了,這每一字,每一句,確確實實就講到你的心頭上了。你就知道,這個絕對、實實在在、百分之百是一種真理,對佛法再也沒有疑惑。
為什麼?只有真正過來人才能講得出這些話。這絕對不是一種哲理,編出來的東西,想像出來的東西,因為它每一句就講到你心頭上了。就是實實在在就是這樣子,可以要講又很難講,所以這佛法有時候實在是看不懂,有些矛盾。又是無常,又是無始無終,又是苦空無我,又是常樂我淨,感覺有很多的矛盾,到了這個階段,這些矛盾不解,全部都打通了。
原來如此,確確實實是這樣,祖師大德、佛菩薩,不得不這樣講。在見牛之前,這佛法還是一種信仰。你願意去相信,你願意去學,因為你覺得它講得很有道理。到了見牛了,開悟了,悟到自己的這個根本的覺性,這佛法就不只是一種信仰,而是一種真理。
所以這時候師父跟你說即心即佛、非心非佛,甚至跟你說根本就沒有佛,你就笑一笑,師父,你哄不了我了,不論你橫說豎說,我知道就是這麼一回事。見到自己了,根本的本性,確實無形無相。可是這世間所有一切相,都是從這裡生出來的,所以說空中妙有。
這時候你也不會懷疑,到底人死了還有沒有生命?到底有沒有過去世?這時候絕對不會懷疑了,原來真正是這麼一回事。原來過去、未來就是我們的意識不斷起作用。見到自己這清淨的本性,就是這念菩提心,時時都在。
那你沒有見到自己,還沒有見到這頭牛,怎麼辦呢?沒有關係!就是如師父講,保持一個清明的心,清淨的心,不要去攀緣。你至少要知道什麼叫攀緣,攀緣就是這個心想東想西。看到人就起貪念,或者起瞋念,那就是攀緣。聽到聲音,有喜好,有厭惡,那就是攀緣。這些緣、外面的緣,通通不要去抓住,不要去攀。不管你坐得好不好。有時候靜坐坐得非常好,覺得身心舒暢無比,好像到了極樂世界,通身舒暢,你也不要攀緣。
不要攀緣就是說,好!不管我感受是怎麼樣,是辛苦,還是舒服、自在,不管是苦、是樂,我這心還是不動,知道它存在就好。這心不被它牽著走,不被它左右,也沒有恐懼,也沒有害人的念頭,也沒有擔憂,就是如如、自在。那麼悟了以後,是不是就沒事了,解脫了?還不是,這才是第三個階段。
(四)得牛:竭盡神通獲得渠,心強力壯卒難除,有時纔到高原上,又入煙雲深處居。
第四個階段是得牛,第五個階段叫做牧牛,什麼意思呢?就是你一下子悟了,可是常常會忘記,這條牛常常跑不見了,跑到這雲霧裡面去,一下子就看不到了;或者這頭牛跑到人家的草地上去吃草去了,放牛吃草。什麼意思呢?就是你這個心,你雖然知道它本性是清淨的,可是它已經太習慣到處去攀緣去了,所以一天到晚去吃人家家的草。
吃草就是攀緣,看到它在攀緣,把它拽回來,把這頭牛拽回來。有時候它不肯回來,牛很固執,很難馴服。所以很奇妙,明明是這念覺性,明明所有的想法、習氣,喜怒哀樂,都是從這個覺性當中來的,明明這個念覺性沒有形相,可是它一作用起來,什麼相都出來了。你一貪,貪念一生出來,惡鬼相就現前了。瞋念一生出來,地獄相就生出來了,有時候發呆、無記、打瞌睡,這個畜生癡呆的相,就出來了。
所以這頭牛很頑固,還是一直要去攀緣。所以這時候要守住它,要讓它時時現前,就是得牛。就是我們講要站得住,站得久,站在那裡?不是站在你的貪、瞋、癡、世俗的念頭上面,而是站在這念覺性上面。就是保留這念清淨的心,不為一切所有境界所轉。
如果你還沒有悟到這個覺性,也是這樣用功。所以悟了之前,悟了之後,只要你能掌握住這個方法,知道萬法由心而起,心是所有一切善法、惡法、出世間法、世間法的根源,你掌握住這念心就是了。就算沒悟,至少能做一個修行人,做一個好人,不會再繼續造惡業。心要能作主,不被自己的雜念牽走。
悟了之後也是,只是不同的是,你知道原來以前、幾十幾年來、幾輩子來,無數億劫來,在這邊貪這個、愛這個、討厭那個、厭惡那個,這些真正是空,真正是沒有根源的,真的是沒有意義的。沒有悟之前,覺得這些貪、瞋、癡有時候還不錯,偶爾貪一下有什麼關係,偶爾吃一點好吃的東西,沒關係嘛!又不妨礙別人。當然啦!你不一定妨礙別人,也不一定是壞事,可是你還不曉得你這個貪的根本是什麼,還是這個我執。
(五)牧牛:鞭索時時不離身,恐伊縱步入埃塵,相將牧得純和也,羈鎖無抑自逐人。
悟了以後,吃也好,不吃也好,別人罵你也好,不罵你也好,順境也好,逆境也好,你很快提起這個覺性一照,就把這境界給看破了,所以這就叫做牧牛。你讓這個心,這個菩提,這個覺性,能夠時時現前,不要去放牛吃草,它一吃草,你就把它拽回到,這叫做牧牛。
我們之前講過這個石拱禪師,他原本是個獵人,聽了馬祖大師開示之後就悟了。然後拋下他的弓箭出家了。出家了以後,過了一段時間,馬祖問他你現在用什麼功夫呀?石拱禪師就說:我現在整天就是牧牛。馬祖說:你怎麼牧牛?看到它在吃草,就把它拽回來,就這麼簡單。馬祖說:你是真正在牧牛了,這個叫做保任的功夫。
這個覺性,清淨的覺性,不是這以前的意識、雜念相續不繼地,這些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,這當中沒有一個是真正的自己,以前就是這些意識分別的念頭,一個接一個,相續不斷,像一條鍊子一樣,把這個真正的你,自己的覺性,綁得死死的。那麼現在你要怎麼把綁在你心上的鐵鍊斬斷呢?那就是當下跳出來就是了,就是你這覺性現前就是了,不要讓意識作主就是。
所以以前禪師有個公案,弟子就問師父藥山禪師,有一頭大鵝,你把它裝在瓶子裡面,瓶口很小,你怎麼樣讓這鵝出來呢?又不能傷到它,又不打破瓶子呢?藥山禪師就叫了弟子一聲,弟子說:「在!」藥山說:「出來了。」我們現在就是這頭鵝,裝在瓶子裡面出不來,瓶口太小了,根本就出不來。要出來也很容易,你在不在呀?能夠應聲的是誰呀?是這個意識心嗎?還是你的菩提心呢?是這個菩提心,你當下就出來了!
這煩惱在那裡呢?也是虛妄的,這瓶子也是虛妄的,你不知道這個道理,那始終就被裝在瓶子裡面出不來了。因為念念都是意識,念念都是我執、法執,攀緣,把你包得密不透風,根本就出不來。想要開悟,也是我執;想要成佛,也是我執。你怎麼跳出來?當下這念心、清淨的心現前,不攀緣,就出來了。
所以「情不附物,物豈礙人」,是你自己要去攀緣,這束縛不是外在的,是你自己把自己用鍊子綁得死死的。要知道這個道理,所以悟了以後保任,就是這念心,所有一切境界煩惱動搖不了你。在這個覺性上面,站得住,站得久,就是無礙自在,到哪裡都自在。
所以這牧牛,這牛還是常常跑來跑去,煩惱習氣還會現前。偶爾還是會發脾氣,偶爾還是會貪這個,貪那個,可是一貪、一瞋,馬上就覺察到,當下用這覺性,把你這貪念一照,照破了。虛妄的就是一場夢,好像做夢,夢醒了,就沒事了,不要夢醒了,還在想這個夢,那就胡塗了。所以事情已經過去了,你還抓著它不放,那不就是夢醒了,還在想這個夢,那不就是糊塗了嗎?所以像這個鏡子,糊來糊現,漢來漢現,不留一點痕跡,這個心始終是清清楚楚。
(六)騎牛歸家:騎牛迤邐欲還家,羌笛聲聲送晚霞,一拍一歌無限意,知音何必鼓唇牙。
到了第六個階段,騎牛歸家,那就是你牧牛牧得很熟了,這頭牛聽話了,你叫它到東,它就到東;你叫它到西,它就到西;你要它吃草,它就吃草;你不要它吃草,它就不吃草,那就是你的全身得自在呀!你要吃就吃,不吃就不吃;要想就想,要不想就不想;要起念頭就起念頭,要不起念頭就不起念頭;工作的時候專心工作,那你就百分之百專心去做,旁邊的人抽煙、喝酒、大聲嘻笑,妨礙不了你,因為你這頭牛馴服了嘛!
回到家裡,沒事要打打坐,打打坐當下就無念了。心當中清清明明,沒有一個念頭,就是這念覺性,了了自知。要無念就無念,要分別就善分別,這不是這頭牛聽話了嗎?所以騎牛歸家,這才是真正自己的家,馴服了這條牛就回家了。現在問問自己,我這頭牛馴服了沒有?當然是還沒有,所以還有功夫要用,就算是還沒有看清楚這頭牛在那裡,也是用這個功夫,就是不攀緣的功夫,就是要定下來,靜下來,盡量不要去執著外緣的這個功夫。
有的人他的禪定功夫很深厚,或者他本來就不甚攀緣,什麼東西都可以放下,自己的東西別人跟他要,他就送給別人,這個人沒什麼執著,就算是沒悟,也跟悟差不多了。等到那一天他學佛法,說不定很快就明心見性。悟了以後,他騎牛歸家,這條路也走得很快。有的人習氣很重,這個也貪,那個也貪,可是也知道佛法好,這七天當中,好好下一番功夫,猛地衝刺一下,當下見到自己的覺性了。見到之後,還是有很多習氣,因為這習氣不是一下子就消掉了。
所以楞嚴經上面講:「理則頓悟,乘悟併銷,事非頓除,因次第盡。」就是說世上的習氣,不是那麼快的,還是要慢慢地去把它磨除掉。所以之前沒有下什麼功夫,靠著自己的智慧和精進,一下子就衝破了,看到自己的本性了,可是之後還是有這習氣要去對治,還是要保一番任,還是要站得住,站得久,禪定還是要練習,所以現在大家在座不管悟了還是沒悟,也是一樣,就是修這個不攀緣的功夫,就安心在這邊修這不攀緣的功夫。
騎牛歸家!這時候你看到這山河大地、外面花草樹木、人事物,一拍一歌無限意,所有一切都在講佛法。你這心馴服了,看到到處都是很美好的,就算是壞事,也知道所謂壞事,就是人有執著,有執著,想辦法把它去掉這執著就是。
佛法教我們不分別,不分別不是善、惡、是、非都不要了。大家要知道,這善、惡、是、非是有,但是是相對的。我們明心見性是要悟到一個絕對的心性。心始終在這相對的境界裡跳不出來,那麼世間的問題永遠解決不了的。你始終在善善惡惡、是是非非之間,你找不到真正的答案,不是嗎?幾千年來,人類的文明發展到現在,這世間社會上的問題,還是沒有一個答案,真正的答案在那裡呢?就是要每個人都悟到這念心才行,悟到這念心當然就不會去造惡業。
所以自己已經找到佛法了,自己要好好下一番功夫。這七天當中,你不要去罣礙世間的善惡是非,這政府好不好,人民有沒有在受苦,這些都是跟這七天不相干的事情,現在就是你自己解脫,自己先去悟到這個絕對的菩提心。悟到了以後,你再回過頭來看這世間,才能看清楚人的問題在那裡,這時看清楚世間的問題,也不會起煩惱了。
以前起很多煩惱,越是慈悲,越是關心大眾,這煩惱愈多,怎麼辦?挫折感很重。你有這菩提智慧,你就知道該怎麼做。所以現在這禪七是自己用功的時候,善惡是非始終都在,你用這菩提智慧再回過頭來看這善惡是非,你才能找到一個出路,你才能從這瓶子裡面出來,要不然始終出不來。
(七)忘牛存人:騎牛已得到家山,牛也空兮人也閑,紅日三竿猶作夢,鞭繩空頓草堂間。
第七個忘牛存人,就是這牛不見了,沒有了,超越了。所以我們一開始找這個牛,後來找到了,原本這牛就是我的菩提心,然後又牧牛把它馴服了。第七完全馴服了,這牛也不存在了。什麼意思呢?因為你找牛的這個心,也就是你自己的覺性啊!你還需要用這頭牛在找這頭牛嗎!?只是以前看不清楚這頭牛是什麼樣子,現在看清楚了,所以人跟牛難道是兩個嗎?本來就是一個。
(八)人牛俱忘:鞭索人牛盡屬空,碧天寥闊信難通,紅爐焰上爭容雪,到此方能合祖宗。
到了第八人牛俱忘,人牛俱空,為什麼呢?你這個時候還有你這個人,那你自己完全把心降服了,還有這個覺性在,這覺性跟這世間又是什麼關係呢?原本這個世間也是我們這個覺性生出來的,這真正是不可思議。我的想法、感受,受、想、行、識都是我這覺性生出來的,這還比較容易了解;要說這山河大地、宇宙世間、星球萬物都是我們的心生出來的,可能很難相信。
可是實實在在是如此。你悟到這個心,這功夫夠深了,自然就能體會到,這就在破法執了。你現在對這世間的萬法、緣起,還是不很清楚。你悟到了這念心,破了我執以後,慢慢這法執自然就一點一點地破掉了。
這時候真正看清楚這心,它的體、它的作用,愈來愈清楚了,這個心愈來愈細了,就知道這人起一個心,動一個念,真的在影響這整個世界。不只是影響這有情世界,還在影響這個無情世界。所以這個世界有天災、火災、水災、地震,也是我們自己的心、我們的共業創造出來的。
你起一個清淨心,就是在莊嚴佛土,就是在淨化這個世界。所以人牛俱空,這個清淨的自我,清淨的覺性,不是這個我執,這清淨的覺性跟這個外面的世界,這種對立的假相就打破了,你跟這個世界是一體的,都是空性。這達到一個涅槃的境界,最自在解脫的境界,生死也沒有了,我都沒有了,還有生死?可是你不能待在這空當中不出來。
(九)返本還源:返本還源已費功,爭如直下似盲聾,庵中不見庵前物,水自茫茫花自紅。
第九返本還源。小乘悟到這個空,他得解脫,大乘悟到這菩提心,知道這菩提心也是空性,所以一切萬法由菩提心所生,一切萬法也是空性。所以他悟的空不只是一種偏空,它是色法、心法圓融無礙的一種空,空、有不二的空。
所以返本還源,這時候整個世界,一切萬法,有情無情,同圓種智,真正地達到它的根源了。所以講到「庵中不見庵前物,水自茫茫花自紅。」所以一切萬法各不妨礙,以前看到處處都是障礙,現在處處都是圓融無礙。
(十)入廛垂手:露胸跣足入廛來,抹土塗灰笑滿腮,不用神仙真秘訣,直教枯木放花開。
第十個階段入廛垂手,那就是你自己有了這種祖師的體悟了。這祖師就是跟佛、如來同一個鼻孔出氣的,叫做祖師,就是你悟到如來的境界了。這時候要做什麼?入廛垂手就是說回到這個世間,披髮露足,跟大家在一起,隨緣盡份,度化眾生。
所以十牛圖第十,你看到一個灰頭土臉的和尚,笑嘻嘻的很有親和力,在這個世間合光同塵,跟大眾在一起,可是他是個大徹大悟的聖人,所以菩薩,你在外表看不出來,他就是個普通人。他跟你在一起,跟你做同樣的事情,他就在度化你。
這時候你再來看這個世間,山還是山,水還是水,可是完全不同了。以前見山是山,是假的山,是我執的、法執的山,水是意識分別的水。悟到空之後再看這個山,山不是山,水不是水。
現在入廛垂手,返本還源,再來看,山還是山,水還是水。可是你看到它的空,你看到它的假有,你看到它的中道實相,空假不二,又是空,又是緣起,緣起跟空不二,就是中道。你就真正看到這個山的實相,你也看到人的實相。
這時候你看這世間所有一切問題,不管是政治的問題,民生的問題,社會的問題,犯罪的問題,你看到這問題的根源了。所以就從這根上去下手,所謂根上就是從人的心上面去努力。所以佛菩薩言行舉止就是要轉你的心念,心念不轉,你再怎麼去努力,再怎麼去訂法規,再怎麼去開會談合約,始終是換湯不換藥。
我們今天簡單講講這十牛圖,也讓大家知道自己修行得怎麼樣的過程。那麼現在大家要做什麼呢?就是要牧牛,不管悟了,還是沒有悟,就是要做這牧牛的功夫。怎麼牧呢?如如不動,沒有執著。境界來了,不理它,在你心上印一下,就過了。
金剛經說「如露亦如電」,你看這閃電是不是很快閃了一下就沒有了,沒有痕跡了。所以我們並不是否定這世間的一切,只是這世間的一切就像這閃電一樣,一閃就過了,不留痕跡,你的心要不留痕跡。
所以我們現在大家繼續用功:「狂心頓歇,歇即菩提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